今天訪談的人物是微軟設計師 Frank,他參與了 Windows Phone 7 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在這次的訪談中他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其中的理念和故事。
Frank:Hi,我是陳量(Frank)。我在微軟的 Windows Phone Group 做設計工作。在 Windows Phone 7 中,我負責流覽器和地圖的使用者體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
現在我主要的工作是 Windows Phone 在亞洲國家的用戶體驗,以及全球範圍內的基本操作體驗(common control experience design)。
專訪人員:現在我們知道,iPhone 的 UI 聚焦在操作的功能層面,由很多個程式圖示組成。而 Windows Phone 7 則聚焦在操作的資訊層面,微軟稱之為 Tile ,你怎麼看待它們的優缺點?
Frank:在我詳細說明 Home Screen 之前,讓我先講一個故事:你和幾個好朋友約好了今天晚上一起去看電影,在看電影之後,你們想在電影院附近找一個義大利餐館一起吃飯。
在整個場景中,你需要很多不同的資訊。比如說,電影院的位址,電影的放映時間,電影的評論,哪裡可以停車,電影院附近的餐館,甚至是你的朋友對於餐館的評價等等。
人的生活是一串流動的資訊,在這個資訊流中,你在不同的時間點會需要不同類型的資訊。Windows Phone 想要達到的就是:讓用戶能夠沒有任何阻力的在整個場景中流動,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聚焦於資訊層面而不是應用程式的原因。
很明顯,就像你說的,這兩種不同的模式會有各自的特點。這些不同會反映在不同的層面。對於使用者來說,就像上面的例子,你的生活和需求不是局限於一個個單獨 的App,而是不停的穿梭在不同類型的資訊之間的。
所以我個人相信,基於資訊的模式能夠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但是這對於開發人員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如果是聚焦於功能和應用的模式,因為每一個 App 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所以整個系統的架構會相對簡單。而對於聚焦於資訊的模式,因為資訊需要在不同的 App 之間流動,所以整個系統的架構就會相對複雜一些。
專訪人員:Windows Phone 7 介面以 Tile 為主,並且若隱若現的在右邊顯示下一個螢幕/介面的部分元素,有些人覺得在手機這樣小的介面上,採取這種設計浪費了大量寶貴的空間,你怎麼看待這種意見?
Frank:Windows Phone 7 的 Metro 介面強調的是資訊本身,而不是多餘的介面。顯示下一個介面的部分元素的功能上的作用主要是提示使用者“這裡有更多資訊”。
同時在視覺效果方面,這有助於形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 Windows Phone 7 並不是在所有的介面上都會在螢幕的右側顯示下一個介面的部分元素。這樣的設計主要出現在 Hub 中。
簡單的說,在手機上有兩種“使用場景”。
一種是關注在“完成任務”。其中包含發郵件,發短訊等等。使用者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希望能夠快速而且高效率的完成。
另一種則關注在“探索發現”。在用戶隨意流覽網頁的時候,快速,高效並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相反的“有趣”和“豐富”變成了主要的目的。
Hub 是一個探索空間,所以我們在設計 Hub 的時候希望給用戶一種更身臨其境的感覺。
專訪人員:App太多也是困擾,例如我的 iPhone 上裝了一堆app,塞滿了很多螢幕,每次翻頁都讓人很煩躁。Windows Phone 7 只有一個首頁和一個程式清單,也就是說當 App 增多的時候,是不是會帶來麻煩?(無盡的滾動?)
Frank: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下一個版本中會有個方案去解決這個問題。(這裡指的是自訂Hub嗎?)
專訪人員:Windows Phone 7 的首頁把太多個人資訊暴露在上面,別人借手機時,有時候會蠻尷尬的,你覺得這是個問題嗎?是否有改進的想法?
Frank:我個人並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問題。Windows Phone 7 的 UI (被稱為 Metro)所想要帶給使用者的是《一覽無遺》的體驗,讓使用者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們所需要的資訊。
是的,日曆的 Tile 會顯示你的下一個待辦事項,音樂的 Tile 會顯示你播放的音樂的唱片封面,連絡人的 Tile 會隨機顯示你的好友的頭像,Me Tile 會顯示你自己的頭像。正是因為這些資訊非常容易獲取到的,我們才能《讓Windows Phone 7把你的生活還給你》。
2007 年底的時候,手機的用戶達到了 33 億,占世界總人口的一半。在發達國家每百中個人有 97 人擁有手機,但是在發展中國家每百人中還只有 45 人擁有手機。但是到 2010 年年底,手機用戶預計會達到 53 億。 這麼大數量的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中國和巴西的用戶。雖然手機使用者的年增長幅度在下降,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手機。我相信借手機打電話的場景會發生的越來越少。與此同時,隨著社交網路的興起,人們對“隱私”的理解也在不斷的變化。
所以我個人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暫時也沒有計劃要對這個問題做改進。
專訪人員:有沒有可能用蘋果的方式(Back to the Mac)將 Metro 的元素用回桌面?
Frank:Windows Phone 7 的 Metro UI 所追求的是輕巧,簡約,印刷般優雅,動感,強調內容,易辨認。這些特性中有很多對於桌面作業系統也是適用的,所以不排除我們會將 Metro 的一些特性應用到桌面的設計中。
專訪人員:Metro 充分體現了字體的美感,那麼非拉丁字元呢?例如中文,日文,阿拉伯文。還能保持這種美感嗎?在設計中需要如何考慮?
Frank:我們熱愛所有字體,包括我們從未接觸到的字體。說到這,其實就可以追溯到書法,而書法在中國和日本有源遠流長的歷史。
我們在做中文和日文的設計的時候經常會從以前的書法和雜誌設計中尋找靈感。我們希望 Metro 的中文和日文版本,能給用戶帶來一種親切,熟悉的感覺。就像 Donald Norman 教授在他的 Emotional Design 一書中提到的:
人類在感知和體驗上的三個層次—本能,習慣,反思(visceral,behavioral, reflective)
本能對於所有的人基本都是一樣的,但是習慣和反思是跟環境和文化緊密相關的。我們想要做到的就是通過對於文化的理解和提煉,讓 Metro 跟用戶的喜歡有很強的關聯。
具體到 UI 的設計,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怎樣能夠將不同文化的元素引入到 Metro 中而同時有能夠感覺到整個體系還是完整而和諧的。
專訪人員:聊聊工作之外的生活吧,你平時都有哪些愛好?愛好會帶來設計靈感嗎?請分享一些小故事吧。
Frank:我喜歡讀書,各國的烹飪以及一切能讓我親近大自然的東西。 是的,愛好會激發靈感。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旅行。因為沒有去過那個地方而我們的車上又沒有 GPS ,所以我們就要用手機的導航功能。
這次經歷讓我真正感受到:在實際應用中,很多時候你需要能夠同時看到地圖和接下來的幾個拐彎。這個啟發了 Windows Phone 7 地圖程式中的的“list view”。
專訪人員:最後問一個有趣的問題,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微軟設計師在工作中會用到 Mac 嗎?另外,你在家裡是使用Mac或PC呢?
Frank:在微軟,選擇使用 PC 還是 Mac 完全是取決於個人的喜好和習慣。在團隊裡有同事使用 Mac 也有同事使用 PC 的。我在家裡面使用的是iMac。
內容取材自iFunr,修正部分字句讓本文更符合台灣用語。
- Jan 03 Mon 2011 22:06
深入探索微軟 Windows Phone 7 的設計理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