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p_image002[4]

「贊助商連結」

---135[2]

「贊助商連結」

Windows Phone 8.1就目前看來,將成為自Windows Phone 7以來,其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功能性更新。

我們可以看出微軟歷經多年,終於完成了ARM版NT內核的主要優化,Metro介面在手機上的實用探索以及Windows RT API的合併與開發。它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可以說,Windows Phone 7是Milestone版,Windows  Phone 7.5-7.8是Alpha版,Windows Phone 8(至GDR3)是Beta或者RC版,而Windows Phone 8.1將達到RTM的級別。

但是我們今天只來先談談Metro/Modern介面在手機上的逐步成熟。這是段很值得講一講的故事。

一說起Metro就想到Tiles,這其實是不對的。我們更應該首先思考應用內部的介面和交互情況,而非一個單純的(雖然功能很多的)動態磚。

最早,Metro介面脫胎自Windows Media Center(2005年隨媒體中心版的Windows XP面世)。這時的Metro還不是一個特別明顯的概念,只是,WMC的美觀帥氣深得用戶好評(到Windows 8這甚至成了一個付費功能,由此可見一斑)。在當時,WMC中的UI僅針對媒體播放優化,在極簡與華麗之間達成了一個較好的平衡。如果我們重新回顧WMC,會發現雖然它乍看上去比較平面化,實際上也是層次鮮明,前景和背景區分明顯的。

clip_image004[4]

圖:WMC是一切Metro的起源。

上圖裡很清楚,背景是變幻、模糊的;前景則有高亮和高光,按鈕與當前主要選項都是在前景裡;非主要選項則都被模糊縮小處理了。

之後,微軟發佈了Zune播放機。但是請注意,最早的Zune 和Metro這個詞也是扯不上關係的,它和WMC的介面沒有太多相似之處可以追尋。當時Zune的極簡更多是由於機能的限制和軟體發展的不足造成的被動的極簡。相比之下,最早的Zune PC端也與WMP(Windows Media Player)的介面相似(其實就是一個帶有與Zune聯繫+綁定Zune音樂市場的WMP……),不帶有絲毫WMC的氣息。大致的介面如下圖:

clip_image006[4]

圖:舊版的Zune大致如圖(請忽略其中顯示的錯誤資訊)

不過在Zune 4.0和Zune HD的時代,Metro介面開始逐漸確定成型了。當時微軟推出了驚為天人的Zune 4.0(效果見下圖),採用了獨一無二的Iris UI Framework(事實上這個Framework就是脫胎自WMC,但是似乎只有Zune 4.0-4.8這個系列的產品採用了它。之後它又融合入了其它框架中,不過它沒有開放給協力廠商開發者使用,非常可惜)。

clip_image008[4]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Iris也被用於支撐同樣動畫效果華麗的ZuneHD和Kin系列手機。

ZuneHD是Metro介面在觸屏設備上的第一次探索。當時也是各種驚豔。如果不是因為應用生態實在是太糟,ZuneHD本應成為真正的iPod殺手(除了應用生態以外,其他方面的設計都超越同時代的iPod touch太遠了;另外,螢幕尺寸不算是優劣區分標準) 。微軟奢侈地為ZuneHD打造了瘋狂的精美的動畫效果,諸如水晶透明效果,類似毛玻璃的模糊效果,基於重力感應的視差動畫效果,超炫酷的字幕+藝術家圖片特效等等……簡直是件藝術品。

此外,ZuneHD對於觸控的優化也是非常細心的,比如說其內置的IE工作列就是在螢幕底部。這點一直沿用到Windows Phone 7,Windows Phone 8/8.1乃至Win8/8.1上都未改變。再比如說格外大的可選擇區(同樣是針對觸控優化)和滑動大於點擊的操作邏輯等——可以說微軟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來研究用戶的觸控習慣,然後將成果逐步轉化到了其產品中。

可是Zune HD畢竟是失敗了。一方面是因為,Metro UI當時還是太過雛形,連微軟自己都很難把控好(直到Windows Phone 8時代,微軟官方仍然沒有特別好地找到方向。);另一方面是因為微軟對Zune Marketplace的政策限制實在是太奇葩導致沒人肯開發應用;最後就是ZuneHD上市速度過於緩慢,導致銷量較低。其實如果當年微軟肯開放SDK,開放軟體市場,那麼如今也許風光的就是微軟了……歎氣。後來微軟在Windows Phone 7時就吸取了教訓,開放了Windows Phone 7的SDK,並且花了很大力氣來吸引開發者。(只是收效不好……)

言歸正傳。接著,微軟在ZuneHD的UI基礎上, 繼續對基於Metro UI的對話模式進行探索。他們開始做兩件事,一件是試圖把Iris和過去舊的UI進行一定的結合,做出來的產品就是Kin。Kin的失敗主要在於硬體平臺選擇和平臺定位上,導致其應用開發困難,消費者接受度低。但是Kin是微軟極為重要的一次嘗試,嚴格來說,這款機器也是敗在了硬體的選擇和微軟的行銷級政策限制上。這次嘗試的失敗直接導致了下列結果:

  • 1.Windows Phone 7將繼承Metro UI和之前的觸控優化,但是並不是像舊Iris那樣晶瑩剔透層次分明的感覺,而是一種不但極簡,而且“扁平”的設計(新Iris被內化到了Windows Phone 裡,各種交互動畫似乎都是由Iris來支撐)。在舊Iris(各種Zune產品)的時代的Metro UI,極簡是極簡,擬物是擬物,扁平是扁平,具有鮮明的層次感,與如今的iOS7的感覺相似。但在Windows Phone 7時代的Metro UI則完全不同,你仿佛能感受到你面前的一切都是個平面,更像是放了一疊紙在一張桌子上。這也是Windows Phone 7與ZuneHD的最大不同。
  • 2.Windows Phone 7放棄了極度炫目的動畫效果,轉而試圖追求一些更簡化直觀的動畫。
  • 3.Windows Phone 7開始嘗試新的應用佈局,即Panorama。

初期,微軟為了保證滑動大於觸摸的優良觸控體驗,提出了兩個佈局概念:樞軸Pivot(經典Pivot佈局的代表作,“系統設置”,即Settings。),和全景Panorama(經典Panorama佈局的代表作,“商店”,即Store。)。其共同點在於,每個tab之間的切換都是用左右的輕鬆滑動完成的。這種對話模式非常令人愉悅。但是在日後逐漸遇到了“用戶覺得太單調”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談。Pivot在ZuneHD時代就有了(鬧鐘應用),但Panorama是Windows Phone 7時代才有的。

在推出Windows Phone 7的同時,微軟開始了NT內核的移動化工作。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光是內核本身,微軟認為,既然內核都能跑了,幹嘛不試著去共通下API呢?微軟其實早已預見到了移動化浪潮的興起,其技術積累也是相當豐富,但是公司由於與Intel的關係過於緊密(稍後再談),而Intel又屢屢坑隊友不思進取,導致微軟錯失了很多良機(同樣稍後再談)。 本來Win8RT這個ARM版本的NT其實就是Windows Phone 8的附屬產品……只是最初沒有打通API而已。……這個過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以至於直到Windows Phone 8發佈之時,它還僅僅是個有著NT內核和有一小部分移植完成的共通API(例如DirectX)的半beta性質的產品。期間,公司推出了Windows Phone 7這個套著當時已經十分成熟CE核的產品來繼續探索。

在Windows Phone 7的時代,商店裡到處都是標準panorama風格和標準pivot風格的應用。比如說早期的QQ就是標準的Pivot風格。用戶在長期使用以後,容易產生厭倦感。不過這種厭倦感在任何平臺上都很常見,例如iOS上一度也曾經大量充斥這種佈局的應用:

clip_image010[4]

相信各位iPhone老用戶一定和我一樣記憶猶新吧(笑)!

這說起來也有微軟的責任,因為微軟自家應用基本上都是就這兩種風格,就像當時那些iOS應用大量模仿Appstore的介面佈局一樣。官方應用的指導意義極強,所以大家都在模仿。不過也有優秀的開發者針對Metro的特色進行了二次開發和探索。 他們吸收了Metro UI的優點,再根據自己的審美繪製出比標準pivot 或者panorama更美觀的介面來。這樣的作品大量出現在Windows Phone 8時代,並逐漸將手機上的Metro(Modern)介面推向成熟。它們證明了美觀與功能性的確可以在Metro的框架內很好地並存。例如使用了非標準pivot(自製pivot?)的6tag應用,它調整了tab標題的大小,並且十分罕見地運用了陰影和遮蓋透視效果。這樣的安排方式對於6tag的應用場景來說顯然比默認的佈局更為合適。我想各位一直關注Windows Phone Dang應用推薦的讀者們一定也有自己喜歡的佈局。值得高興的是,微軟鼓勵開發者對Metro/Modern UI進行探索和再創造,所以我們後來又見到了設計也很優秀的QQ 4.0。它使用的也是非標準的pivot佈局(tab字型大小似乎沒有調整……)效果相對過去的標準全景佈局好很多。

如今,時過境遷,我們總算盼到了Windows Phone RTM的曙光……可算是盼到了微軟完成NT內核的開發優化與API的移植修正大業的好日子。此時Windows Phone 8.1就基本完備了。一個採用通用Windows Runtime的應用終於可以“在Xbox 上運行,在Windows RT平板上運行,在Windows 8.1電腦上運行,在Windows Phone 8.1手機上運行”了。只要稍微改改介面(或者寫兩套介面,稍稍做下適配)就行。

但是微軟不僅僅做了這些。它大量地吸取了用戶的意見,並針對一些用戶難以更改的使用習慣做出了妥協(Action Centre其實就是一種妥協,不過我覺得有時候有點妥協挺好的;增加VPN功能什麼的),對市場的新要求去做改進,比如說搞出Cortana來服(gei)務(ren)大(tiao)眾(xi)……(´-ω-`)

不過不僅如此,微軟自己對Modern應用佈局的改進也非常值得注意。我們在洩露的bing系列應用中發現,微軟似乎悄然地也開始用改進的新式pivot佈局了。tab名稱字型大小不再那麼大,介面更加小清新,配色也更加豐富多彩。我想這大概是微軟新的應用開發指導方向吧…… 畢竟官方應用一直都有很強的標杆作用。只是我覺得這次的標杆似乎有朝協力廠商應用參考過的感覺。

clip_image011[4]

我們稍微做下對比:左側為洩露的bing應用,右側為Windows Phone 默認標準的pivot應用(包括系統自帶的Settings也是如此的佈局,只是沒有示範的這麼醜。。。)

你會發現,官方提倡的新式pivot中,壓縮了tab名的大小,將應用名放置在了上方狀態列裡與時間日期平行。同時你還會發現,這款bing應用的accent color(我不太清楚中文應該怎麼表達……主體色調?)與狀態列的顏色是匹配的。微軟向協力廠商應用學習並發展了自己的設計。如果你還記得Windows Phone 8.1即將允許使用“螢幕虛擬鍵”的話,那麼我還能告訴你一點,根據目前的消息,虛擬按鍵條的顏色似乎也是可以和應用的accent colour匹配的,看上去會非常好看(再見,安卓大黑條)。

總之,大方向是好的, 我很期待Windows Phone 8.1。

轉自: http://www.wpdang.com/archives/101242.html (原作者: 紹森)


「贊助商連結」

「贊助商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w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